-
友情链接:
图片
♬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主播佳音朗读音频作者:每晚·舒音来源:每晚一卷书原创老话说:“道德传家久,家风继世长。”
家风,对一个家族的兴衰影响深远。
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家族,它起点平平,只是东晋的一个次等士族。
家族中的成员,既没人能权倾朝野,更没人在乱世中立下赫赫战功。
直到后来,家族中有一个人,写下一部家训。
他本人因这部家训流芳千古。
子孙后代严格秉承家训,传承优良家风,让家族兴盛数百年而不衰。
这个人,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大儒颜之推。
他写下的家训,就是有“古今家训之祖”之称的《颜氏家训》。
《颜氏家训》中涵盖了教子、治家、品德、处世等方方面面,既传承儒家思想,又提出了具体实用的教育理念和方法。
读懂这本书你会明白,好的家风,是一个家庭兴旺的根源。
1
教养,是人生真正的起点颜之推出身南朝士族之一的琅琊颜氏,其先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的颜回。
他家世代钻研典籍,家学渊博,家风也十分严谨。
只是颜之推九岁丧父,担负起养育之责的兄长又过分宽容。
缺少管束的小少年,性格行为逐渐走偏,也给未来埋下了隐患。
颜之推十二岁那年,遇到一个好机会。
父亲的老上级湘东王萧绎,公开讲授《老子》《庄子》,他得到一个门生名额。
然而,他却不把主讲人的地位、名声当回事,觉得这种虚谈不合胃口,索性回家读自己的书。
幸亏萧绎爱惜他的才华,没有计较。
否则颜之推的肆意妄为,很可能给自己和家族招来灾祸。
十九岁那年,颜之推的命运再起波澜。
一向看重他的萧绎,正式任命颜之推做了官。
可此时的他,好酒又任性,整个人还不修边幅。
为官还没多久,颜之推得到的非议比对他才名的赞扬还多。
好在萧绎愿意包容他,改派他跟着自己儿子萧方诸去郢州做官。
结果城池被叛军攻破,颜之推成为俘虏,差点死在叛军刀下。
逃出生天以后,颜之推收敛了很多。但已经染上的毛病,很难彻底改正。
二十七岁时,颜之推已经入仕北齐,受到皇帝高洋的重用。
这天,他跟随高洋出行去天池。
行军途中,他犯了酒瘾,刚扎下营就开始喝酒。
恰在此时,高洋想起颜之推颇有功劳,下旨要升他的官。
传旨官把颜之推擅自喝酒的事情一汇报,高洋十分不满,升官的事情便不了了之。
酒醒之后的颜之推,颇为后悔。
想起之前的种种过失,他面露羞愧之色,狠下心来要痛改前非。
他日日注意修行己身,忠于职守,仕途也渐渐有了起色。
几十年后,已经成为贤德大儒的颜之推,深刻反省了过往。
他认为错误行为的根源,是年少时缺少家教,才导致自己后来走了那么多弯路。
为了警示后人,他把这份遗憾以及经验,写在《颜氏家训》,告诫子孙一定要以自己为戒,千万不要重蹈覆辙。
司马光说,凡教在初而法在始,皆在于家。
家庭的教养,决定了一个人的品德形成和格局修养。
小时候没立好规矩的人,长大了大多不明是非,不知进退,早晚会被社会毒打。
只有从源头上琢磨美好德行,从细微处培养优良习惯,打造优秀的人品。
才有底气把人生的每一步走得坚实有力,在波谲云诡的红尘间畅通无阻。
图片
2
好的家风可以兴子弟,旺家族
颜之推生逢乱世,他这一生先后经历了四个朝代。
每一朝,他都以端正的人品和过人的才华,为当权者所重视,担任清贵又显要的官职。
在他的引领下,颜氏子孙各个严守家训,传承道德学问,人才辈出。
第二代颜思鲁,博学善文,被秦王李世民任命为记室参军。
第三代颜师古,博览群书,尤其精于经学,历史学。
他注解《汉书》,既博采前人的精华,又有自己的考证。
这本《汉书注》一完成,就通行天下。
皇帝李治给了颜师古极高的评价,称赞他“业综书林,誉高词苑,讨论经史,多所匡正”。
第七代颜真卿,融合多位名家书法创造出“颜体”。
这种字体雄伟刚劲,被称为书法艺术史上的百世之宗,至今依然是许多书法爱好者的首选。
安史之乱中,颜真卿与堂兄颜杲卿联合抗击叛军,后来双双以身殉国,凛然大节震烁千古。
之后数百年,颜氏家族依然有子弟不断入仕。
这悠久的传承和辉煌的成就,让世人推崇不已。
作家马伯庸说,传承无质,它看不见,摸不到,却渗到家里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,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,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。
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中每个人的行为处事,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选择和前程。
有了良好家风的熏陶下,家中就能培养出品行端正、好学上进的子弟。
他们的德行和成就,又能进一步激励后人见贤思齐,奋发向上,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。
好的家风,是家族立足的根本,是子孙兴旺的源泉。
把它传承下去,家族就有了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。
图片
3
立下这五条传家之道成就长久兴旺之家
明代学者袁衷评价说:“六朝颜之推,家法最正,相传最远。”
颜氏家族数百年兴盛不衰,正是《颜氏家训》的最好注解。
我从中总结出了这五条传家之道,分享给大家。
1. 教育子女——父母威严而有慈,子女畏慎而生孝也。
百年家族,首重传承。
《教子》列为家训的第一篇。
颜之推提出:
父母对孩子要有威严又有慈爱,子女才会敬畏、谨慎,生出孝顺之情。
这里的孝顺指的不仅仅是子女敬爱父母,还包括他们愿意遵从父母的教导,学习礼仪和规矩。
若是父母教养不当,子女失去敬畏之心,就可能走上歪路,葬送一生。
书中举了北齐武成帝的例子。
他溺爱小儿子琅琊王,导致琅琊王不尊重当太子的哥哥。
太子继位之后,琅琊王不知收敛,继续肆意妄为,终于招来杀身之祸。
《触龙说赵太后》中说,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
父母不能因为看孩子一时哭闹心生不忍,就对孩子宠爱宽纵。
对孩子真正的疼爱,是早早立下规矩,教会孩子明辨是非,明白做人的原则和底线。
如此,孩子长大后才不会行差踏错,能在这复杂的人世间进退有度,取舍得当。
2. 亲友交往——望深则易怨,地亲则易弥。
这句话出自家训中的《兄弟篇》,意思是:
对兄弟期望太高,就容易生怨恨。住在一起,可以亲密沟通,就方便弥补误会嫌隙。
这句话放在与亲朋好友相处上,也同样适用。
关系再近的亲人,感情再好的朋友,也始终是独立个体。
各有各的立场,各有各的取舍,没有谁永远能对我们有求必应。
对别人期待太高,只会让别人为难,让自己失望。
真正成熟的人,都懂得相处有分寸,交往有技巧。
有误会马上沟通,有矛盾及时化解。
这样的关系,才能随着岁月的积淀愈发醇厚绵长。
3. 品格修养——但优于我,便足贵之。
这句话出自《慕贤》篇,意思是一个人只要比我强,就值得敬重。
但很少有人真正做到这一点。
颜之推在书中列举了两个误区:
第一,是容易忽略身边的贤德之人。
因为与对方太熟,了解对方的缺点,所以就容易忽视对方的优点。
第二,是容易以身份地位论人。
对于地位高的人,就虚心钦佩敬仰。
对于地位低于自己的人,不论其学识品行如何,都不屑一顾。
这番针砭之词,正切中了当今许多人妄自尊大的弊病。
有格局肯上进的人,都懂得永远抱着谦逊的态度,永远保持空杯心态,
他们愿意承认别人的优秀,努力发现身边人的长处,再踏踏实实进行学习。
每天只进步一点点,蓦然回首时发现,你已经超越了过去的自己很远很远。
图片
4. 学习立志——积财千万,不如薄伎在身。伎之易习而可贵者,无过读书也。
意思是积累钱财,不如有技能傍身,而最容易学习又最可贵的技能,就是读书。
这是颜之推在乱世中的真切见闻。
他生活的南北朝时期,政权更迭极其频繁。
多少家族靠着军事力量或者政治投机一朝崛起,也有多少家族因为站错队一夜败落。
颜之推亲眼见到很多士族公子,在家族繁荣时不学无术、花天酒地,考试时就找人代笔。
靠着家族的关系,他们也能做上高官。
可一遇到改朝换代,靠山作废,这些士族公子就无路可走,甚至要替人养马耕田来谋生。
反而是那些真正有学问有技能的人,哪怕家境平平,也能随处安身立命。
这个观点放到如今,意义尤为深远。
当今社会,技术飞速发展,行业迭代加剧,没有什么职位、平台能够永远依靠。
我们唯一能做的,就是立足自身,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
然后不断读书,持续深耕,永远跟上时代的脚步。
时刻保持进取的心态,无论世界如何变化,我们都能如履平地。
5. 处世原则——肠不可冷,腹不可热,当以仁义为节文尔。
在《省事》篇中,颜之推借用王子晋的话,提出一个有趣的命题:
帮人家做饭,就会有饭吃。帮人家打架就会受伤害。
所有的选择,都有必须所承担的后果。
我们每天面临的问题形形色色,那么怎样能一直做对选择呢?
《颜氏家训》中给出的处世原则是:
心肠不可冷酷,但也不能太过热血上头,应当以仁义为标准。
人与人之间,最多的就是关系利害。
一个人心肠太冷,把利益算得太清,把自己看得过重,早晚会众叛亲离,遭人厌憎。
可若热血上头,不分青红皂白,不顾自己的承受能力,一概揽事上身,就变成毫无原则的滥好人。
非但不能帮到别人,还会给自己、给家人增添沉重的负担。
世事纷繁,瞬息万变,没有谁能永远看清真相,预知结果。
唯有以仁义为原则,秉承善良有底线。
才能在命运的迷宫里走得坦坦荡荡,一路畅通无阻。
图片
▽
清代学者孙奇逢说,家运之兴衰,天不能操其权,人不能操其权,而己自操之。
一个家庭能否兴旺,取决于家中每个人的努力,和这个家的家教、家风。
一千四百多年来,颜氏家族的传承和繁荣激励了无数世人,《颜氏家训》也被一代代学者视为经典,反复刊印、学习。
从今天起,让我们谨记《颜氏家训》中的智慧,修行本心,慕贤好学;以身作则,教育子女,树立起良好家风。
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得到滋养,整个家也能在无常岁月中绵延兴盛。
点个在看,与朋友们共勉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